新华财经北京1月30日电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出游热情高旅游市场稳步复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期,旅游市场迎来强劲复苏。文旅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去哪儿CEO陈刚表示,长线出行的信心在恢复,旅游消费的信心也在恢复。旅游甚至优先于餐饮、服装等消费场景,成为最先呈现恢复态势的消费板块。
·人气旺市场暖全年消费有望持续恢复
近期,消费需求集中释放,消费复苏迹象体现在每一位消费者表达感受的话语中。专家认为,当前消费市场回暖为全年消费持续恢复奠定基础。随着消费场景逐渐修复、居民收入增速回升,消费市场“人气旺、市场暖、消费热”的势头可望延续。
·干劲拉满企业冲刺首季“开门红”
年味还未散去,企业加足马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的干劲已经拉满。在政府全力支持下,众多企业纷纷擂响“奋进鼓”,迈出“新步伐”,跑出“加速度”。安井食品厦门基地负责人介绍,随着消费整体复苏,居民消费意愿明显增强。为满足旺盛的需求,安井食品各生产基地均提前至初五开工。政府全力促发展,春节期间,浙江、江西、湖北、福建等地政府相关领导深入一线,走访重点企业,调研春节期间不停工不停产情况,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上海证券报
·节后巨额逆回购到期资金面料将充裕无忧
春节过后,大量逆回购面临到期。Choice数据显示,1月28日至2月3日期间逆回购到期总量达18300亿元。其中单日到期量最大的为2月2日,到期量为4670亿元。面对巨额逆回购到期可能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市场人士表示,由于春节后流通现金将重新回流银行体系,叠加央行呵护流动性的意图明显,预计资金面将会松紧得宜、稳健中性。
·兔年经济“开局即冲刺” 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春节假期后开工头两天,陕西、四川、湖南、河南、广东、上海等地均有大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涉及先进制造业、新老基建等领域,投资规模超万亿元。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专项债规模可能会适度增加,维持在高位。随着重大项目开建及专项债加速发行,未来基建等相关投资发力可期。
·A股“春季躁动”有望延续节后市场风格或向成长扩散
在春节假期前,多家券商便发布研报建议“持股过节”。在兔年开年的投资策略上,诸多卖方研究所也延续这一旗帜鲜明的观点:国内经济复苏态势逐渐明朗,叠加外围市场整体表现较好,将提振国内投资者风险偏好,推动A股继续修复。海通证券认为,反弹行情第一波上涨的后半段应重视成长风格的表现。
证券时报
·春节期间海外股市普涨 A股兔年开门迎暖风
春节假期,全球主要股市普遍上涨。其中,美股道琼斯工业指数在1月23日至1月27日期间连涨5日,累计上涨1.81%。纳斯达克指数在A股休市期间累计大幅上涨7.09%。港股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92%,恒生科技指数累计大涨超过5%。亚太其他股市和欧洲主要股市在A股休市期间也普遍上涨。此外海外投资者对于中国股市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历史数据显示,近几年春节长假后A股市场“开门红”的情形居多。不少机构也对春节后A股市场持乐观态度,节后A股行情值得期待。
·开工实干!多地“新春第一会”全力拼经济
兔年开工以来,全国多个省市或是召开“新春第一会”,或是发布重磅文件,着力抓早抓紧抓主动,积极部署全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梳理会议和政策文件内容发现,“抓发展”、“高质量”、“创新发展”等成为各省经济工作部署的高频词,展现了新年的开局势头,释放了全力拼经济、奋战开门红的强烈信号。
·春节假期消费回暖四省市旅游已超2019年同期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从旅游收入看,云南、江苏、福建、天津等四地较2019年增长。专家认为,出游需求的集中释放和防控措施的优化共同促成了消费的结构性恢复,这符合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经验。
证券日报
·兔年资本市场三大重点:注册制改革、制度型开放、防控风险
多位专家展望兔年资本市场称,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以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三大重点工作。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对记者表示,今年是我国经济恢复到常态性增长的关键一年,资本市场需要在改革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促进国内需求复苏,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四季度公募基金规模达25.74万亿元前十大管理人持有份额超四成
2022年四季度公募基金整体规模为25.74万亿元,其中,前十大管理人合计规模为10.44万亿元,占比达40.56%。此外,从投资者较为关注的基金持仓方面来看,重仓个股前三甲分别是贵州茅台、宁德时代和泸州老窖;同时,从基金分类来看,当期混合型基金平均持仓有所增长,债券型基金持仓有所下降。
·券商因业绩下滑估值回落兔年有望修复向好
券商2022年业绩数据相继出炉,普遍承压。受访专家认为,随着市场逐步回暖,再加上改革措施落地,券商估值将得到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