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 实习生 赵凌嫣
近几年,“韧性”成为我们提及的高频词汇之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用科技和创新赋能城市发展,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塑造一个更具韧性的未来?
3月6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Re:Think 2022 智慧城市与韧性未来”会议在成都举行。
【资料图】
本次会议以“智慧城市与韧性未来”为主题,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新希望集团等国际组织相关专家、学术机构学者、相关行业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围绕“智慧城市与韧性设计应对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挑战”“共创气候韧性的智慧城市”“所有人的城市——社会创新韧性应对未来”三大核心议题进行讨论。
行业大咖建言献策
共议智慧城市未来发展
如何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更好应对各种风险与不可预测的挑战,共创更包容、更智慧、更宜居、更有韧性的未来城市?
“韧性城市必须与分布式新能源、海绵城市、水处理等协同建设。”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认为,“韧性城市设计建设是渐进式、迭代式改良的。决策者、城乡规划师和市政工程师等要放弃传统的规范标准和习以为常的技术工艺路线,拥抱新事物、新技术与新模式。”
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带来了《低碳经济——发展新动能》主题。“减碳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他表示,世界经济进入碳中和时代以后,正在从能源的资源依赖逐步走向对能源的技术依赖。“抓住机遇,可能对一个地区未来的发展非常关键。”
亚洲开发银行前气候变化首席专家吕学都提出,“要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创新和构建气候投融资保障体系。”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张翼表示:“对于城市的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供具备系统性思维和构架的解决方案。既要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又要提升城市在面对突发事件及复杂环境时的自我调节与自我完善的能力。”
发布2项研究报告
7位行业专家获聘项目顾问
201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成都高新区合作开展“UNDP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加速实现,以全新的思维与落地模式应对全球发展挑战,大会现场,7位行业专家获聘为联合国开发署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顾问,将就创新示范项目的高质量推进提供技术指导、智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成都)发布了《成都高新区产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两份研究报告,详细分析了成都高新区在绿色低碳发展所具有的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等优势,提出相应策略与路径以及全国首个打造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的前景。
“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在为政府、企业、社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必然带来机遇。成都高新区将利用现有产业优势,运用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依托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等研究力量,加快创新研发,形成服务于碳中和服务业的高新技术‘产学研用’一体化系统。”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发起《国家高新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宣言》的12家高新区之一,近年来,成都高新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注重低碳产业导向,培育科技型产业生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等为代表的低碳业态,持续探索绿色低碳发展,在推广节能技术应用、推动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成都高新区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已有“灯塔工厂”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省级绿色工厂2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