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阳新县恢复并修建了一段古驿道,那是地处枫林镇石田村的石田古驿,这条隐藏在峡谷深山中的驿道因与大文豪苏东坡有过一段不期而遇的交集,且有诗为证而流传至今。
在初夏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与文友柯于明、陈鸿应、陈锐一行四人,驱车追寻大文豪的足迹和踪影,来到了石田古驿。
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古驿道建在山谷间,一扇依山体而建的巨大木门敞开着,用石头砌成的门框缠满了藤蔓。进门左拐,豁见山谷之中从上往下围建三处水池,两大一小,旁边的告示牌显示为“东坡洗墨池”。
池边的步道用木板铺就,其中分岔出一段长廊伸进大池对岸的亭子里,那是一座由四根圆柱支撑的木构简瓦顶凉亭,古朴典雅,庄重清逸,是为东坡亭。顺着步道前行约百余米,就是“东坡洗墨池”,池水从上面的大池中汨汨流入。洗墨池旁,一尊巨大的东坡先生手握毛笔的石像端坐正中,旁边存放着当年的草鞋、斗笠、拐杖等,石像背后的大坝石壁上红色的“水驿石田”四个大字因雨水的冲刷有些剥落。步道的尽头,顺着上面水池的大坝前行,便是古驿道的崎岖山路部分。
因为游客稀少的缘故,该处景点已鲜有维护,两旁的杂草有向驿道蔓延之势,然而,再高的杂草,再深的幽谷,再厚的石壁,也掩盖不了东坡先生当年过石田驿的那段不被遗忘的千年遗踪。
二
苏东坡游阳新县是他被贬黄州中的一段小插曲,那时的阳新县名为兴国军。那是苏东坡人生中最为至暗的一段岁月,也是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亮相的高光时刻,一大批诸如《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在政敌的打压下喷薄而出,奠定了苏东坡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元丰七年(1084年),任黄州团练副使近五年的苏东坡,仕途命运依然不见好转,那些言官见他在黄州过得有滋有味,感觉没有达到打击的目的,上奏皇帝要求将苏东坡挪个条件差的地方,于是,朝廷一纸诏书,将他调至汝州,上任前,苏东坡上书朝廷,请求恩准他赴筠州访亲探友,探亲完毕再赴汝州。对他的这个小要求,朝廷开恩,照准。
从黄州到筠州,走陆路是绕不开兴国的。兴国枫林镇素有荆楚东大门之称,紧靠长江,对岸就是当年的黄州府。诗人赴筠州设计的线路是先过江进入兴国枫林地界,然后沿着石田官驿,翻山越岭,涉水淌泥,过九江,下南昌,一路往南,最后到达目的地筠州。
筠州就是现在的江西省高安市,我们无须考究他当年赴筠州探的亲友是谁,但从黄州到筠州千里迢迢,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即便骑马,就是快马加鞭也要十天半月左右,但这难不倒像苏东坡这样有着豪放浪漫情怀的文人,他们基本上把这样的出远门当成了一次旅途以解行程寂寞。于是,大文豪苏东坡的行程在兴国作了一次短暂停留,享受了几天以诗会友的逍遥时光。
三
大概也是初夏时分,做足了出行准备的苏东坡从黄州出发了。
尽管苏东坡不是文坛领袖,但凭借其文学上的成就,也是圈粉无数了。当年,他一到石田驿,被早就等候在此的一帮兴国文人簇拥着离开驿道,来到一处名为“野人舍”的地方,享受仰慕者们为其准备已久的一场兴国山水田园盛筵。
那是东坡先生最为开心的一段时光。他一扫官场失意的阴霾,与众文友一道在竹林深处把盏言欢,高谈阔论。没有繁文缛节,少了清规戒律,甚至袒胸露乳,斯文扫地。他穿草鞋,戴斗笠,拄拐杖,渴了就喝山间的清泉水,累了就坐在用蒲草做成的坐垫上休息,醉了就躺在松树做成的湿滑板床上酣睡,大有诗仙李太白斗酒诗百篇之风范,更比王右军放怀形骸以外,浪迹山水之间有过之而无不及。
某一日,游兴正浓之时,酒酣耳热之际,他似乎喊出了一句“拿笔来”,一语惊醒梦中人,周围手忙脚乱的文人们突然发现没有笔墨,其是一些人赶紧将散落在地上的竹笋外壳捡起捆绑成笔,另一拨人舀起山泉水为他研墨,半桶水的墨磨好,苏东坡的诗也构思了出来: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完后,再附上诗名:《过石田驿》,并注明“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四
诗人蚌病成珠,肯定是胸中有一股涌动着写诗的浪潮促使他提笔抒怀。诚然,兴国特色的山水文化是激发诗人抒发情怀的第一动力,但遍游名山大川的诗人,创作的山水诗词不计其数,为什么独独钟情兴国的山水呢?通读全诗,或许真正的点睛之笔就是诗中的“来一抹”。
诗人心中的那一抹是什么?是远在天际的那一抹艳丽夺目的彩霞,还是万峦之中透过来的、映在石壁上的一抹日落余辉,抑或骑在马背上从眼前一晃而过的红衣少女?那是隐藏在诗人心中不可言状的秘密,我等不得而知。
或许正是这“一抹”让诗人无法忘怀,晚上躺在庭院的竹床里意犹未尽的诗人,依然想着白天的那“一抹”。初夏江南的夜晚,他无心聆听虫鸣齐和,更没有注目繁星闪烁,唯独盯着眼前一只飞舞的萤火虫,这只一闪一烁的萤火虫,也许与白天的那“一抹”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让诗人难以释怀无法安睡,到了第二天,脑海中还在萦索的诗人灵感突现,一气呵成,在兴国留下了诗人的神来之笔。
文如其人,在诗中,诗人那随遇而安的泰然,乐观旷达的心态,洒脱不羁的个性跃然纸上。诗人忘却了自己差点命丧言官、被一贬到底的际遇,忘却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劣根,此刻,不知“今夕是何年”的他,完全融入了兴国的秀水明山之中,心中只有诗歌、美酒,以及兴国的文朋诗友。
五
东坡先生的诗词大多具有托物喻景,借景抒情的特点,是宋代豪放派诗词的领军人物,当年苏东坡到石田驿的时候是兴国一年中最美、最具活力的时刻,碧绿的山林清翠欲滴,鸟声唱和;清澈的溪水山影层叠,鱼跃水面;蔚蓝的天空白云点缀,银光闪烁。兴国将其最美的一面呈现给了诗人,而诗人也以最华丽的辞藻和最佳的心态馈赠了兴国人的热忱。
岁月经过时间的洗礼和打磨,慢慢沉淀了下来。沉淀的岁月过滤了所有的纷争和繁杂。昔日尘土飞扬的石田驿,变成了供人游玩追思的石田古驿。当年的兴国军也一路演绎、更名,成了如今的阳新县。曾经被打压的小人物苏东坡因留下不朽篇章而青史留名,成为大文豪,而那些高居庙堂之上、决定苏东坡生死之权贵又在哪?
在石田驿,能悟透人生,看透人性,参透人心的唯东坡先生尔,我等凡夫俗人不能为矣!
2023年 夏